當腸病毒遇上異位性皮膚炎。
如果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突然大爆發,水泡變多、範圍變廣,除了濕疹惡化,更要當心是「克沙奇濕疹 (Eczema Coxsackium)」。
這是一種在異膚部位發生的特殊腸病毒感染表現。
🔬 什麼是克沙奇濕疹?
這是「手足口病」的一種非典型表現,好發於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的兒童。
當感染腸病毒(常見 Coxsackievirus A6 或 A16 型)時,病毒會攻擊受損的皮膚屏障,造成比一般手足口病更嚴重、廣泛的皮膚病灶。
🦠 成因機制
皮膚屏障缺損:異膚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不佳,屏障破口讓腸病毒更容易入侵並大量複製。
病毒特性:特別是 Coxsackievirus A6,比傳統腸病毒更容易引發廣泛性、水泡性的皮膚反應。
🩺 臨床特徵
- 病灶廣泛:在原本濕疹處出現大量水泡、糜爛,甚至融合一片。
- 分布特殊:除了典型的手足口部位,病灶常集中在常見異膚區域,如手肘窩、膝窩、身體皺褶處。
- 全身症狀:可能合併發燒、喉嚨痛、食慾下降等病毒感染症狀。
- 鑑別診斷:外觀常與「疱疹性濕疹 (Eczema Herpeticum)」相似,但克沙奇濕疹為腸病毒引起,不需抗疱疹藥物。
🩹 處置原則
克沙奇濕疹多屬自限性,通常 1–2 週內自行緩解。
- 支持性療法:症狀治療,包括止痛退燒藥與抗組織胺。
- 皮膚護理:維持異膚基礎保養;必要時外用類固醇控制發炎。
- 居家照護:補充水分;水泡破裂時避免細菌次發性感染。
